“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召开
时间:2009/12/9 16:18:00|点击数:
9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等来自全国包括香港、台湾等20多个省市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在国家加快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研究中外关系史及对外关系的盛会,对如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近年来在云南召开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以周边对外开放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同时是云南智库成立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的一次会议。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晋保平同志首先对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多年来专家学者们自觉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改革开放大局、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潜心研究,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很好地发挥了党中央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维护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我们运筹外交全局,拓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正确地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专家学者们需要长期跟踪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指出,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它与缅甸接壤,拥有向泰国开放的一扇窗口,与老挝共享湄公河中游,与越南共同开发利用红河中游。蒙自在近代中国交流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今天的中国——东盟经济开发区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和尤为重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就云南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前景作了发言,他说通过双边、多边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能相互分享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社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民生幸福、社区和谐发展、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具体经验,有利于解决在目前全球一体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大湄公河次区域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促进该区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长郑晓云在对中国西南的环境、民族文化与GMS的合作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共同的地理和人文特性是中国西南与GMS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可能,要在经济、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旅游、缓解社会问题(非法移民、拐卖妇女、贩卖毒品)、推进地区和平等方面加强合作。
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明清以来中外关系史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对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云南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机制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气氛非常热烈。会议所关注的学术领域涉及中外关系史学科的诸多领域,不仅有较多数量的基础性研究论文,也有不少论文研究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与会代表认为,近年来,随着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交通走廊建设的发展,云南对外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已经从对外开放的末梢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积极推进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提升沿边开放”,云南作为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和桥头堡,作为我国沿边开放主要的地区,其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有更大的新的突破。
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从扩大进出口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拓展境外投资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红河州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情况,并就大力推进红河工业园区和河口国际口岸建设、规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了发言。
(李向春 撰写)
来源/作者: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