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IRDR CHINA 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及灾害风险与减灾国际研讨会”在三亚成功召开
时间:2013/11/25 11:15:16|点击数:
2013年11月14日至16日,“IRDR CHINA 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及灾害风险与减灾国际研讨会”在三亚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委员会(IRDR CHIN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和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海南省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协办。来自IRDR科学委员会、IRDR CHINA、CAS-TWAS空间减灾卓越中心国际培训班,以及国内外灾害相关领域专家学者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法国水科学院院士郑晓云研究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宋媛,科研处处长助理郭娜,科研处助理研究员袁春生参加了会议。
学术交流会议的主题是围绕地震、干旱、洪涝,风暴潮,高温热浪、寒潮、暴风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等问题展开交流;主要目标是构建灾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研讨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成果与进展。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IRDR CHINA 副主席及专家委员会主任郭华东院士、三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高级顾问Howard Moore、IRDR科学委员会主席David Johnston、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郑晓云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与会代表围绕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36位国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报告涵盖干旱、洪涝、台风、地震、极端高温和雨雪冰冻等多种类型的灾害研究,同时关注灾害的空间观测新技术、灾害数据集成与共享、典型区域灾害的历史经验评估与借鉴和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与决策等,并对近年来典型灾害环境问题进行了剖析,如地震灾害危险性综合预测、我国今年夏季极端高温的成因与影响、灰霾的空间分布和台风风暴潮的区域影响差异等。报告不仅涵盖面广,而且深度反映了灾害研究的前沿进展。同时,大会还组织了灾害风险典型案例研究、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分析、风险解析与应对研究等3个平行分会。
我院郑晓云研究员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古代城市水系统建设与暴雨管理:当代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主题报告。郑晓云研究员指出中国的排水系统有着悠长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城市的创建者总是选择附近有河流的地方,尤其是像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这样的大江大河边造城,因此中国有影响的古代大都市都建在大江大河附近,如安阳、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中国古代城市的水系统包括供水河流、城内河、排水沟渠、池塘、内湖、护城河、排水河,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废水处理和暴雨排水等,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性的设计与建设有效地降低了暴雨灾害的风险。当代的城市发展迅速,排水系统主要是废水处理,对城市暴雨排水、防洪反而不足,甚至在一些城市被破坏,导致对城市的暴雨灾害应对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历史智慧,在城市建设中做一个系统的、战略的水系统设计与建设,将供水、废水处理和暴雨洪涝防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经济研究所宋媛研究员作了“建立应对云南干旱灾害长效机制研究”专题报告,报告对云南省的干旱情况、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云南应对干旱的主要对策建议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作了阐述。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已成为灾害风险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灾害风险研究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应对灾害风险的综合研究,强调通过顶层设计来引领未来灾害风险研究的发展与融合。
(科研处 袁春生/供稿)
来源/作者:科研处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