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胡庆忠:努力闯出“三条新路”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6/6 18:19:57|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重点在破解阻碍制造业发展的市场规模小、科研成本高、制造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一小三高”根本制约因素上下功夫,努力闯出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条新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勇闯技术革命性突破新路子,在新领域新赛道抢占发展先机

  云南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必须加快推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基本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在推动化石能源、新能源、能源服务的前沿科技上形成突破。2022年以来,云南能源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原有的总体富余转变为“紧平衡”。巩固提升能源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必须在能源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煤炭开发和利用上,推动传统技术向安全、高效、智能、节水和清洁技术转变,实现煤炭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在绿氢储存技术和规模化应用上,推动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突破,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在推动能源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上,推行产、运、储、销、用各环节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打造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智能大算力能源基地。

  在推动新材料结构功能、材料器件、纳米复合等一体化上形成突破。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材料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可围绕新材料科技创新,继续实施“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实现一批稀贵金属先进技术、新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围绕打造“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实施一批先进绿色硅材、绿色铝材重大科技项目;发挥全国最大的铂族金属再生利用基地优势,研发一批铂族金属再生利用新技术,推动银铜镍系电接触材料、半导体用高纯材料、生物材料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实现新突破,开辟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新蓝海。

  在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形成突破。云南具有中药、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与产业体系的突出优势。可在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领域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基因药物、细胞产品、多肽药物、酶工程、疫苗以及抗体药物等关键零部件研制和关键“卡脖子”技术上开展攻关,实现创新突破。

  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精准、集约、高值等方面形成突破。云南是天然种子基因库和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可在育种技术、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加大山地小型农机技术研发力度,把小农机做成大产业;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上强化攻关,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向多领域、多梯度和高科技方向发展。

  在推动精准测量、实体数字化、基础大数据和西南大算力等领域形成突破。发挥云南独特的区位、能源、资源等优势条件,在测量、数字化、大数据、算力四个方面形成重大技术积累和突破,统筹部署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抢占构建中国与周边数字命运共同体制高点。同时,在推动工业、城市、交通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应用方向上形成突破。

  二、勇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新路子,加快推动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的跃升

  云南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要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生产力发展活力的再提升两个层次来实现。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与群体性重大技术突破和推动相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加快学科专业调整、换代、升级、优化、新建,推动人才供需相匹配。探索实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链条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

  不断创造和应用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工具。把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云南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和“破局点”,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发应用新型劳动工具主力军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云南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实施省级工业“三化”改造、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和智能办公大楼。

  持续拓展延伸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劳动对象。进入数字文明时代,除了有形物质之外,劳动对象进一步拓展至无形的信息和知识。要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加快推动大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和使用的产业化利用,不断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拓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新的劳动对象。

  加快推动和形成生产力要素高效协同匹配的体制机制。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生产力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深入实施我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围绕全省明确的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高效发展,大幅提升行业内部和企业组织内部全要素生产率。

  三、勇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路子,加快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迭代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持续壮大“三大经济”,提速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加快构建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构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重点,保留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吃、穿、住、行、用传统手工艺的原始本色和烟火气息,提升特色消费品发展质量。推动“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低碳、绿色、智能转型。拓宽、推广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整体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深度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新兴产业,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优势企业、打造产业服务平台、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一批专业园区,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地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把准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云南发展需要和现实产业基础,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智能检测、5G、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速前行。

  (作者: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  胡庆忠)

来源/作者:云岭之窗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