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杨正权: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

时间:2025/11/13 17:14:48|点击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六个坚持”重大原则逻辑严密、辩证统一,与前几个五年规划在理念和方向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昆明市主城区。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室供图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十五五”时期,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统筹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各领域,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万众一心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磅礴力量。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规划执行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24年9月25日,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园里,当地群众欢聚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周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摄

  二、坚持人民至上,把握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

  人民至上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党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十五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着力汲取人民智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智慧融入推动发展的全过程。要着力改善人民生活,聚焦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重点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保障人民权益,依法保障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幸福里”社区。张桂伟/摄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抓实发展的核心要务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十五五”时期,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强化创新驱动、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十四五”期间,云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经济总量于2023年迈上3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3.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万元,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0年的26.7%提高到2024年的52.1%。图为西南铜业生产车间。云南日报社供图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的根本动能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只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勇于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大考验。要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加大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难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正在装箱作业。杨紫轩/摄

  五、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优化发展的核心制度体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十五五”时期,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效率和公平、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不断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假日里,昆明市官渡古镇游人如织。王毅、胡妤雅/摄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发展的底线思维防线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十五五”时期,要坚持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不能因追求短期发展而忽视潜在风险,也不能因过度强调安全而错失发展先机。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要巩固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防控体系。要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把捍卫政治安全摆在首位,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防系统性风险。要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理论清,方向明。坚持什么样的发展、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成败。我们要深刻理解、始终坚守“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在复杂变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做到行有方向、做有遵循,确保“十五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

来源/作者:《云岭之窗》杂志社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