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时间:2025/4/29 16:42:59|点击数: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聚居着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1560万,边境线长4060公里,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这一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前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要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云南的实践要求,为进一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各族群众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前载歌载舞。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摄
以全方位嵌入铸牢团结之本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各民族在空间、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能让各民族心手相牵、共同奋斗,从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各民族在空间上相互嵌入,需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与分布,优化社会文化变迁和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居住格局互嵌与信息空间共享。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经济上相互依存,就是要立足云南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经济合作,鼓励各民族群众创业就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文化上相互包容,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传统节日、非遗体验等为载体,拓展文化交流空间,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上相互融合,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各民族群众参与社会事务,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博航村。图源:云南日报
以兴边富民奏响发展强音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云南作为边疆地区,既是国土安全前沿阵地,也是对外交流关键区域和国家形象展示窗口。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让边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对云南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意义重大。
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要集中力量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加强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一老一小”等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与其他地区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各民族同胞同跳一支舞。图源:云南日报
以高水平安全守护稳定防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稳边固边、强边兴边责无旁贷。新形势下,云南应当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维护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把边境一线建设成为富边样板、睦边示范、守边屏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持续加强边境安全管控,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深化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执法合作,共同维护边境安全稳定。要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和观点。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 刘婷
来源/作者:云岭之窗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