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谢青松:校园伦理缺失,责任到底在谁?

时间:2018/4/13 14:57:37|点击数:

 

  最近,北京大学再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次,这所百年学府博取人们眼球的,是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沈阳性侵事件”。应当承认,北京大学对此问题非常重视,迅速调取相关历史档案材料,及时发布新闻,公开表明立场,解答社会公众疑惑,成功化解了这一场舆论危机。

  事实上,“沈阳性侵事件”只是校园伦理缺失的一个缩影,用冰山一角来形容并不为过。就是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湖北某高校研究生跳楼自杀,再次暴露出高校部分教师的职业伦理问题。人们常说,校园是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校园也已成为藏污纳垢之场所。

  校园伦理缺失,有三大重灾区。一是性伦理问题,二是学术伦理问题,三是交往伦理问题。探讨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其行为的正当性。显然,有必要区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师生恋,还是变相性侵?一提到师生恋,就会有人联想到鲁迅与许广平、沈从文与张兆和等等浪漫故事。事实上,从民国至今,还有不少名人的师生恋,被人们传为美谈,甚至奉为爱情的典范。同时,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那些不为人知的,为数甚多的畸形师生恋(其实就是婚外恋),酿成了现实生活中多少的家庭悲剧。更何况,我们并不是那场看上去浪漫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又如何知晓,他们之间,到底是真真切切的幸福,还是长长久久的痛苦?在现实当中,真正两情相悦、两心相依的师生恋并不多见,而打着师生恋的幌子搞婚外情、实施性侵的事件,却屡有所闻。据说,某高校一名教授擅长以性学来解读《道德经》,整个课堂都充斥着性暗示,课后还要求学生接受其“单独辅导”;还有个别老师,利用考试成绩、毕业论文、找工作等等,暗示乃至要挟学生,释放他的力比多。我们知道,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两情相悦、两心相依。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利害关系。教师利用其特殊身份或者相关权利,引诱或者要挟情窦初开的学生,这到底是真正的爱情,还是变相的性侵?答案不言而明。

  第二个问题:是学术合作,还是成果侵占?应当承认,师生之间确实存在真正的、实质性的学术合作,这种合作为学术界贡献了不少的学术佳作。但是,打着学术合作的幌子侵占学生研究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高校,一些研究生导师被称作老板,老师负责拿项目,学生负责当枪手,等成果炮制出来之后,导师理所当然地署上自己的大名,也有厚道一点的,给学生支付稿酬,或者在后记中提上一笔,这似乎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学术潜规则。康德曾告诫人们:“要把人当作目的看待,绝不要把人当做手段使用。”如今,一些教师仅仅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只顾压榨,不管学业,只求数量,不管质量,甚至到毕业了还叫不上学生的名字。他们全然忘记了,学生是来接受培养的,不是来接受压榨的。在学生时代,就切身体验到了学术的腐败,很难想像,他们将会以何种心态和方式,面对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或合作,仅仅以推荐发表等为由,在学生成果上面署名,这到底是真诚的学术合作,还是赤裸裸的成果侵占?区分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太难。

  第三个问题:是尊师重教,还是人格扭曲?尊师重教、崇智尚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现实中,尊师重教却往往走了样,甚至成为人格侵犯的借口。根据媒体的报道,湖北某高校一名教授,长期让研究生为他送饭、按摩,甚至要求学生叫他“爸爸”。这位教授给出的解释居然是:“叫爸爸是我们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据说还有教师要求学生给其下跪、鞠躬,每次上完课还得护送其回家。甚至某高校有一名教授口口声声宣称自己为“本官”,凡此种种乱象,究竟是尊师重教,还是人格扭曲?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个别教师本身就心灵扭曲,病入膏肓,亟待治疗,又如何让他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

  校园伦理缺失,根源究竟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对学生的不尊重。打着师生恋的幌子实施变相性侵,是对学生性权利的不尊重;打着学术合作的幌子实施成果侵占,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不尊重;打着尊师重教的名义满足自己病态的虚荣心,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故而,尊重学生,乃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底线所在。学会尊重学生,也是今天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如何面对校园伦理缺失,是一个宏大而且复杂的问题。笔者建议,各高校均应建立校园伦理委员会,专门处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学生考试舞弊等伦理事件,在这一点上,北京大学可谓是先行者。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划出一条界线。诸如,因性侵等事件导致学生怀孕、自杀等严重后果者,应当追究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而非仅仅止于道德上的谴责,或者记过等行政处分。

  当然,教师职业伦理的缺失,也不能回避乃至推卸学生的责任。有些学生,美化甚至鼓吹师生恋,主动迎合甚至有意魅惑老师,凡此种种,都是在为教师的道德失范添柴加火。如果说,尊重学生是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底线,那么,尊重老师也是学生的人生必修课程。

  儒家文化强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主张在遇到问题时,要懂得反躬自省。在校园伦理缺失的问题上,除了谴责、抱怨,每一位教师或学生,是不是也应当反躬自省:

  我自己,为当今校园的伦理滑坡,为整个的学术生态环境,到底贡献了些什么?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道德研究院)

来源/作者:谢青松/哲学所 责任编辑:汪洋